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趣阁 www.biquge5.net,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

    他取出袖中奏本呈上,在天子阅读的同时,不慌不忙地说明道:

    “叛军此时机动人马有八万之众,加上全部守城将士,总共是十五万人。臣以为,时间紧迫,当分令各地兵马集结,分路同时开赴北平。一路辽东兵,由江阴侯吴高、都督耿瓛率领,自山海关向西进发;一路山西兵,由都指挥盛庸、潘忠、杨松、顾成率领,向东进发;一路临清兵,由都督平安、都指挥徐凯、李友、陈晖率领,会同一路安陆侯吴杰率领的河间兵,一并向北进发。合军人数三十万;兵贵精,不贵众,然而天子之师必得声势,镇压反王十五万叛军,三十万不多不少。这还只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;如果燕军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膨胀扩大,很快朝廷讨逆之师就需要远不止三十万,而是五十万了。所以,陛下一定要早下决心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细细看完魏国公的奏章,叹道:

    “爱卿殚精竭虑,忠心耿耿,朕深为感动。只是这统兵大将实在难定,不知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?”

    徐辉祖显然是早有准备,立刻答道:“臣以为,长兴侯耿炳文可挂此帅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十天以来,第一次听到一个不一样的名字,微微愣了一下,有些兴奋起来。

    “长兴侯耿炳文?那个老将军?”

    徐辉祖应道:“不错,耿将军今年六十有五,虽然年高,却是朝中硕果仅存的功臣宿将了。太祖高皇帝与张士诚争夺江南,耿将军一个人驻守要冲长兴,大小数十战,从无败绩;张士诚对长兴多次发起攻取之师,耿将军以寡御众,婴城固守,愣是守了十年,没有给张士诚丝毫可乘之机。是以高皇帝榜列功臣,将耿将军与家父中山王并列一等功勋。耿将军的将才,如今朝中是无人能及的。由他统兵,万岁完全可以放心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犹豫地问道:“可是,能守不一定能攻。”

    徐辉祖道:“攻守本是一回事;真正通晓守城之道者,必定一样善攻。何况,长兴城最初就是耿将军从张士诚手中硬打下来的。所以,普天之下,再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适合长兴侯的荣耀。除此之外,耿将军也曾为参将从北伐大军征讨中原,协助家父攻克山东、河南,又协助开平王常遇春克大同,取晋冀。其后,又同家父西征,败李思齐、张思道军,镇守其地。十四年上,又同家父北征,大败乃尔不花;十九年从傅友德征云南,平定曲靖;二十一年从蓝玉北征,取得捕鱼儿海之胜;洪武末年又多次率军平寇,均大获全胜。所以,耿将军绝对是个能攻善守的顶梁大将,伐燕大军由他统领,一定不会错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连连点头,不停说道:“那真是太好了,有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在,朕还用再担什么心呢。”

    沈若寥在边上终于忍不住插嘴道:

    “公爷,耿将军毕竟已经六十五岁了,他还能行吗?”

    徐辉祖道:“前年洪武三十年,耿将军还挂帅征西将军,剿灭了四川的盗寇,擒住了寇首,俘获了三千余人。”

    沈若寥道:“占山为王的土匪草寇,和燕王的军队能比吗?几千人的乌合之众,和燕王经年累月带出来的十几万精兵,那能是一个层次吗?岁月不饶人,耿将军过去再辉煌,那都是过去了。他以现在这样的高庚挂帅出征,这事恐怕有些悬了吧?”

    朱允炆愣了一愣,问道:“徐爱卿,朕如果命你做统兵大将军,你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徐辉祖显然并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。他当即答道:

    “臣以为不可。臣虽然一直也在带兵,也曾多次同家父、开平王、颍国公和凉国公出征,可都是作偏军副将,没有作主将总领大军的经验。陛下将如此重任交与微臣,只怕不能服众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犹豫了一下,回过头看着沈若寥,问道:

    “若寥,你觉得呢?”

    沈若寥微微一怔。“我?”

    “没关系,好歹你也是正三品的指挥使,说说你的意见吧。”

    沈若寥犹豫了一下,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臣以为,魏国公虽然战时没有做过主帅,平时却一直在统领大军练兵,在军中具有很高威望。且陕西、北平、山东、河南四省军务一直是由魏国公大人负责,他对北方战场的情况十分熟悉。而且,也曾经奉旨率军逮捕了燕王属将前元降将阿鲁帖木儿,燕王对魏国公也是畏惧三分。至于作主将的经验——每一个大将都会有第一次,只要有这个才干,陛下就应该给予这个机会。臣愚见,陛下和公爷指教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点了点头:“若寥说得很对啊,只要有这个才干,朕就应该给你这个机会。再说,从一开始,文武百官就向朕推举魏国公挂帅出征,可是爱卿不在京师,朕没有办法征求你的意见,事情只好一拖再拖。”

    徐辉祖闻言大为惶恐,跪拜道:“臣耽误了陛下大事,罪该万死!陛下请降臣罪,并以长兴侯耿炳文为统兵大将;事不宜迟,请陛下下旨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叹道:“徐爱卿,朕决没有怪罪爱卿的意思。朕只是在问爱卿,如果朕让你挂帅,你愿不愿意?”

    徐辉祖叩首道:“陛下何出此言?只要是陛下的意思,就是让臣上刀山下火海,臣也会甘之如饴,万死不辞。只不过,如果陛下问臣的建议,臣以为,论能力,论威望,论经验,无论哪一方面,臣都是远远比不上长兴侯的。如果长兴侯不在,那不消陛下劝说,臣也会主动请缨挂帅,绝不推让谦虚。臣有自知之明,还请陛下相信臣,采纳臣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考虑良久,犹豫地说道:

    “既然这样,那明日朝堂上,朕就让朝臣廷议爱卿的建议,看看长兴侯合适不合适。”

    听到皇上竟然还下不了决心,还要明日再议,徐辉祖不禁愕然,立刻说道:

    “陛下,事情不能再拖了!如果陛下要听群臣的意思,就请现在立刻召集文武百官于武英殿廷议。无论如何,出征之师今日一定要确定下来,因为后续组军调度,驰送调兵文牒,征调军资粮草诸事,细节繁复,还需要占去好几天工夫呢。请陛下现在就下旨!”

    沈若寥在边上轻轻地说道:“陛下,确实不能再拖了,今天就得定了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想了想,迟疑了一会儿,终于点了点头,叹道:

    “好吧,就依爱卿所言。传朕旨意,所有从五品以上在京官员立刻到武英殿议事候旨。”

    长兴侯耿炳文不管是否宝刀不老,总之看来人是确实老了,满朝文武在推举大将军的时候,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位战功煊赫的老将,甚至当天子向他们宣布了魏国公的建议之后,所有人竟然都不由自主吃了一惊。然而魏国公毕竟是魏国公,文武百官短短议论了一阵之后,一致表示赞同魏国公的提议,并且都认为在现状之下,没有第二个人比耿炳文更合适了。

    大将军的人选于是终于尘埃落定,由六十五岁的老将耿炳文挂帅出征。左右副将也在魏国公提议下,定为大名公主的驸马都尉李坚和都督宁忠。调兵方案自然更没得说,魏国公的奏章一字没改就获得了群臣的一致通过。于是朱允炆下令五军都督府连夜驰送兵符文牒,完全按照徐辉祖的计划,调集辽东、山西、临清、河间四路兵马,会同一路中央军,分道并进。下令户部预算征调各地军粮,划拨钱币军资,切勿靡费;工部连夜加造战车火炮;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一起掌管军队、各级军官调动事宜,早晚呈递战报;礼部制定出征大军旌旗旙旆,以扬天子之威;此外,下令太常寺准备誓师告庙仪礼,指定方孝孺起草讨逆诏书。

    当天晚上,天子又采纳了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,下诏在北平南边的真定设立平燕布政使司,以北平采访使尚书暴昭为平燕布政使掌司事,并在方孝孺的提醒下,把刑部大牢中那个一年前口无遮拦的岳池教谕程济放了出来,当场升他为翰林编修,在天子身边侍奉。

    出军伐燕之事在魏国公缺朝,天子和群臣集体束手无策,耽搁了十天之后,终于随着魏国公回京而得以确定下来。至于徐辉祖自己,他说服天子让他留在京师,在大后方掌握总体战况,以便京师可以有个能人随时应对各种问题。朱允炆为了奖赏表彰他的智谋和忠心,加他为太子太傅,与当年尚在人世时的蓝玉一般地位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