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趣阁 www.biquge5.net,二号首(第一部)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唐小舟不想陪赵世伦坐在这里。毕竟,赵世伦曾经是自己的总编辑,彼此之间的关系,外人是很难搞清楚的。他不希望赵德良觉得自己和赵世伦关系很密切,或者自己对赵世伦很恭敬。尤其不想赵世伦借助他的存在,向赵德良表达某种东西。他上楼以后,进入书房,将书房里清理了一番,听到隔壁门响,知道赵德良已经换过衣服出门,便从书房里出来,恰好见穿戴整齐的赵德良迎面过来。赵薇非常明事,知道来找赵德良的,都是官场人物,这种时候,她通常是不露面的。

    唐小舟对赵德良说,赵总编已经来了,在楼下。

    赵德良一边下楼,一边对他说,小舟,你一起来坐坐吧。

    唐小舟明白了,这是一次非常正式的会见,完全公事公办,且不希望赵世伦在此逗留太长时间。唐小舟转过身,领头往楼下走,给赵世伦的感觉,赵书记是被他请下来的。

    见到赵德良下楼,赵世伦从沙发上站起来,热情地迎到楼梯前,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问好并且恭迎,双手摆在身体的前侧,手肘已经微微弯曲,做好了和赵德良握手的准备。

    赵德良却没有和他握手,而是很机械地说,世伦同志来了?坐!

    赵世伦显得很尴尬,有些不知所措。赵德良径直走到沙发边,坐下来。赵世伦在唐小舟请了一次后,才坐到了赵德良的对面。唐小舟趁着这个机会,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和笔,坐到了两人的侧面,打开笔记本,做好了记录准备。

    赵德良说,最近日报的版面,好像有点变化。

    赵世伦显示手足无措,说,是啊,我们最近一直在抓这个事。

    赵德良问,彦春同志最近在忙些什么?

    赵德良提到的彦春是江南日报社社长朱彦春。理论上,朱彦春和赵世伦平级,但因为是社长,又是省委委员,报社党组书记,是真正的一把手,赵世伦只是老二。可赵世伦在日报的时间长,下面的人都是经他之手提起来的,加上他作风霸蛮,说一不二,朱彦春的实权并不大,说话没有多少人听。

    赵世伦没想到赵德良会问起这个,正考虑该怎么回答,赵德良又开口了,说,上次彦春同志说,要搞自办发行改革,搞了没有?

    赵世伦完全赶不上赵德良的思维。最初,赵德良问彦春同志最近在忙些什么,赵世伦显然准备回答这个问题,正准备措词的时候,赵德良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。对于后面这个问题,他仅仅只来得及回答了一句没有,并没有组织好后面要说的话,赵德良又跳开了,说,今年的发行工作已经结束了吧?情况怎么样?

    一会儿时间,赵德良竟一连提出了几个问题,赵世伦被问糊涂了,不知到底该回答哪一个。

    唐小舟心中暗笑,这就是领导的谈话艺术,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,一开始云遮雾罩地提出一堆问题,其实哪一个都不需要你回答,只是要将你搞昏头,让你心里极度不安。接下来,你想说什么就说吧,恐怕受情绪影响,你很难组织好句子了。

    赵世伦不知怎么回答赵德良的问题,只好极度不安地坐在那里,不知应对。

    赵德良在此时又转了一个话题,说,谈谈你的事吧。

    赵世伦的思维,还停留在刚才的那些问题上面,现在见赵德良主动问起自己的事,知道不能不回答。否则,今晚的目的就无法达到。可因为思维是乱的,最初想好的表达方式,现在无法接上来,只能匆忙应对,显得有点语无伦次。他说,赵书记,我的工作没有做好,给省委造成了不少麻烦。我向赵书记和省委检讨。

    对此,赵德良仅仅只是从鼻子里出了一口气,并且在出气时发出一点点声音,谁也不知道,他这个声音代表了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赵世伦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。他说,既然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,省委要问责,是完全正确的。毕竟日报是党报,是省委机关报,既代表着省委的声音,也是省委的脸面和喉舌。出了这么多麻烦,我没有任何客观理由,必须为此承担责任。对此,省委所做的任何决定,我都心服口服。

    赵德良说,有这个认识就好。

    赵世伦说,我听到一些说法,有一种说法,要把我调到下面市里去。

    赵德良承认说,省委确实有这种考虑。

    赵世伦显然没料到赵德良会直接肯定此事,再一次显得慌乱。那一瞬间,他不知该说什么了,有点冷场。同时,他大概也知道,该说的话,一定要说,否则,很可能没有机会了。他说,对于省委的决定,我没有丝毫意见,该我承担的,我必须承担。不过,我想向赵书记谈一谈我个人的难处。

    赵德良说,都有些什么难处?

    赵世伦说,主要是我的妻子不想离开雍州,我本人又有高血压,身体状况不是太好,妻子不在身边照顾,可能会对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。我希望赵书记和省委考虑一下,能不能照顾一下我的实际情况,留在雍州?

    唐小舟明白赵世伦的如意算盘,他毕竟是个正厅级干部,若是放到下面市州,正厅级职位,只有市委书记、市长、政协主席、人大主任或者专职副书记等几个。这几个位置,恐怕都落不到他的头上。他只能以正厅职担任副厅级职位,比如市委秘书长、宣传部长等,都属于副厅级。相反,如果留在省里,可以安排的位置就会多一些,活动余地大一些。在省里,平级调动的话,可能安排的职位有宣传部副部长,或者办公厅副秘书长、组织部副部长等。去这些单位,即使不是提拔,也类似于提拔了,比在日报当二把手,显然要强一些。退一步,去不了这几个单位,如果去省文联、省文化厅、省广电局,这是几个正厅级单位,且都是文化单位。日报社在省正厅级单位的排名,在这些单位的前面,日报的一个正厅级二把手,到这些单位去,应该担任一把手。若是能够达到这种结果,显然要比下去强多了。

    赵世伦说这番话的时候,赵德良一言未发。赵德良是个外表温和内心极其强硬的人,他很反感向组织讨价还价的干部,更反感跑官要官。唐小舟深知赵德良的脾气,也清楚赵世伦求他的目的。他之所以替赵世伦安排,内心深处,其实也是想给他使点坏吧。

    唐小舟见气氛显得尴尬,便向赵世伦使眼色。赵世伦会意,站起来向赵德良告辞,离开的时候,悄悄地将一个信封,放在刚坐过的沙发上面。

    赵德良自然知道这一套,早已经注意到了,见赵世伦向外走,便说,你等一下。

    赵世伦只好停下来,问,赵书记您还有事吗?

    赵德良指着沙发说,你掉了东西。

    赵世伦看了一眼沙发,显得非常尴尬,却又不甘心收回来,便说,那不是我的。

    赵德良说,你应该知道我的规矩,还是拿走吧。说过之后,也不理赵世伦,转身向楼上走去。

    赵世伦尴尬地站在那里,走不好留也不好,直到赵德良上楼了,才对唐小舟说,唐处,谢谢你,我走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立即拿起那个信封,暗暗试了试分量,估计是一张卡片。恐怕不是购物卡,几千块钱的购物卡,怎么拿得出手?搞不好是银行卡。唐小舟说,你把这个带走。

    赵世伦说,这是我给赵书记的一点意思,你帮我……

    唐小舟打断了他,说,不是我不帮你,我如果把这个东西送给赵书记,可能彻底害了你。你还是拿走吧。

    送礼永远是一件尴尬的事。人家如果收,倒还好说,如果拒收,这礼就像没有扔出去的炸弹。唐小舟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分上,赵世伦不好不收回来。唐小舟送赵世伦出门,原想仅仅只送到门口,转而一想,还是送到门外吧。

    到了门外,赵世伦又拉着他说话,千言万语,求他一定在赵书记面前替自己美言。这可是一月,又遇到寒潮来袭,赵世伦出门时已经穿戴整齐,唐小舟却只穿了一件毛衣,冷得受不了。撑了一下,不得不打断了赵世伦,说,外面太冷了,有什么话,我们还是以后再说吧。说过之后,也不理他,转身进了屋子,迅速将门关上。

    进屋后想想今晚这事,唐小舟一方面为赵世伦的姿态感到恶心,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做得有些小家子气,这么大冷的天,故意让他在外面冻了两个来小时,又选了个赵德良非常忙且心情不十分好的时候,表面上做了人情,暗地里却是使了大坏。这种做法,实在不够光明正大,失之于心理阴暗、手段卑劣。

    他有点小小的恨自己,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修炼得有些政治家的度量。

    非常难得的是,谷瑞丹竟然主动提出唐小舟的家乡唐家坳过春节。

    听说要回乡下过年,女儿唐成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,用她妈妈的腔调说,要去你们去,我不会去。到处都是猪粪鸡粪,把人都熏死了。这话是谷瑞丹说的,女儿竟然一字不漏地记住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和谷瑞丹结婚十一年,女儿九岁,谷瑞丹只去过唐家三次。

    他们结婚的第一年,唐小舟要回乡下过春节,谷瑞丹坚决不同意,说是要回母亲家。唐小舟想,结婚第一年,不肯回乡下过春节,自己怎么向家人交待?说,你回你母亲家,那我去哪里?

    谷瑞丹说,你是谷家的女婿,你当然跟我一起回去。

    唐小舟还想争取一番,说,哪有女儿在娘家过春节的?

    谷瑞丹说,女儿为什么不能在娘家过春节?

    唐小舟说,老辈人传下的规矩,女儿不能看娘家三十晚上的灯。说是看了娘家的灯,断了娘家的根。

    这话刺伤了谷瑞丹,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全都是女儿,没有儿子。可很明显,她的哥哥姐姐生小孩时,她还没有结婚,与她看不看娘家的灯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大过年的吵架,大家都觉得晦气,唐小舟只好忍了。年二十九,唐小舟独自回到家。家里人问,瑞丹怎么没一起回来?他不得不撒谎,说瑞丹的单位不同,公安部门,过年不放假,全体值班,走不开。

    让唐小舟没料到的是,大年三十的晚上,谷瑞丹竟然来了。唐小舟的家在山区,路很不好走,不熟悉的人,根本找不到。谷瑞丹此前只到过乡下一次,他们结婚的时候回来办酒。但她有办法,先乘车到了县公安局,再由县公安局派一辆车,将她送到唐家坳。

    谷瑞丹第三次到唐家坳,是唐成蹊周岁。谷瑞丹不愿意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以及前程,唐小舟不愿母亲在这里当老妈子,提议请个保姆,谷瑞丹不干,舍不得花那个钱。最终商议的结果,由母亲把唐成蹊带回乡下。谷瑞丹弄了一辆车,将祖孙俩送去的。在乡下,谷瑞丹仅仅呆了不足一个小时,便随车返回。

    对于谷瑞丹的提议,唐小舟不冷不热。女儿坚决反对。即使她在乡下生活过两年,唐小舟相信,女儿对乡下生活,肯定是没有概念的,她关于乡下的所有认识。

    这次,谷瑞丹显得非常特别,她立即喝止了女儿,说,你说什么?你姓唐,唐家坳是你的家,你怎么能说不回去?

    唐成蹊像她妈一样固执,当即说,谁稀罕姓唐?我才不姓唐,我要姓谷。

    谷瑞丹说,你再乱说,我打你了。

    唐成蹊说,你打我我也不姓唐。

    谷瑞丹真的抽了女儿一巴掌,抽得还很重,完全不是假打。女儿大声地哭起来。

    唐小舟懒得看这一幕,转身去了书房。

    谷瑞丹扔下还在大哭大闹的女儿,转身进了书房,对唐小舟说,你怎么不说话?你是什么意见?

    唐小舟看了她一眼,说,春节期间,省委的事特别多,赵书记春节既不回北京,也不回山东,留在雍州。他的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的,连晚上练字的时间都取消了,我想我肯定走不开,最多到时候叫台车,回去转一圈,吃一餐饭,就得回雍州。

    谷瑞丹说,你忙你的,我和成蹊回去陪爸妈过年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那随便你们。

    毕竟,到家里走动的人多了,她手里的各种购物卡,多得花不完。唐小舟估计,她一定给自己家里送了一大堆,还可能暗中卖了一些,手里仍然有一大堆。她开始极其慷慨地购物,倒不是买给自己。如果要让唐小舟从她身上找优点的话,最大的优点有四个,第一个是漂亮,第二个是能干,第三个是节俭,第四个是执着。后来唐小舟才知道,她竟然将各种物品装满了处里的别克商务车,年二十九下午赶到高岚县城。

    到了春节这样的大节,领导同志特别忙,省委的主要领导分了工。年初一,赵德良的日程排得满满的,要去看望战斗在一线的公安干警、消防官兵以及几家大企业的工人。

    一大早,唐小舟赶到省委,赵德良对他说,小舟,今天你不用去了,忙了一年,也该和家人团聚一下。过了今天恐怕又没有时间,放你一天假吧。让冯彪跟你跑一趟,明天上午九点钟赶回来就行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父母都在乡下,路又不好走,还是算了吧。

    赵德良说,过年都不回家,你的父母要在背后骂我赵德良了。又对冯彪说,今天我用考斯特,你就辛苦一下,送小舟回去看看父母吧。

    省委书记竟然如此关照自己,唐小舟心里充满了温馨。反正谷瑞丹已经代替自己回去了,唐小舟也不需要带东西,空着双手就和冯彪上路了。

    进入雍雷高速公路后,唐小舟才想起给家里打电话。可是,家里的电话没有人接。会不会是谷瑞丹拖着老人上街了?他不想打谷瑞丹的手机,便拨通了妹妹的电话。

    妹妹问,哥,你在哪里?怎么现在有时间打电话?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刚上雍雷高速,赵书记放我一天假。爸妈他们怎么不在家?

    妹妹说,我们现在正去唐家坳。

    唐小舟问,你们都去?

    妹妹说,是啊。瑞丹姐向县公安局要了一台车。大为向市委办也要了一台车,我们三台车一起下去。要不,我们返回吧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算了,我直接回唐家坳吧。

    唐小舟是临时行动,自然不想惊动县里。可他哪里知道,他坐的是省委书记的车,这辆车,全省的交通警察都认识,各地都有命令,只要这台车出现,就一定要上报。

    从雍州到雷江,路途要经过两个市的地盘,这两个市的市委,在第一时间接到了报告,顿时高度紧张,进行了一系列部署。直到消息通报说,这辆车离开了本市境内,他们才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最后紧张的,自然是雷江市。

    从雍州前往高岚,原本有两条路,一条路是从半路下高速,直奔高岚,但路况不是很好。另一条路是走完雍雷高速,再由雷江市前往高岚县。省委一号车过雷江而不停,直接向高岚驶去,市委开始意识到,这台车的目的地,很可能是高岚县,可是,省委书记到高岚县干什么?为什么省委办公厅不事先通知市里?在没有事前周密准备的情况下,省委书记出现在自己的辖区,哪一位领导不吓得灵魂出窍?

    钟绍基原本在一个社区和民众过春节,得知省委一号车出现在辖区,改变了行程,登上自己的车,悄悄地尾随其后。钟绍基的行动,刘延光自然在第一时间知道了,他也是暗吃了一惊,担心钟绍基见了赵德良而自己没有到场会很被动,匆匆结束了工作,驱车跟了过去。

    县里自然也得到了消息,因为没有省委办公厅的通知,也没有市委办公室的通知,不敢到地界上迎接,县委书记刘凤民和县长冯海波,只敢将自己的车停在进城的一条僻道上,静静地等待。

    那辆黑色奥迪车终于出现了,却也令人生疑,竟然只有一辆车,没有车队,也没有开道车。尽管大家都知道赵德良喜欢轻车简从,可简到这种程度,还从未听说过。刘凤民不知所措,拨通钟绍基的电话,请示怎么办。

    钟绍基问了情况,然后下达命令,悄悄跟着,别让他发现,有什么情况,随时报告。

    刘凤民倒也不担心会出现意外,他已经下达命令,全体公安干警上街备勤。如果在市里,只要出动交警,便可随时掌握一号车的行踪,可这是在县里,整个高岚县没有几个交警,全部派出去,也站不满县城的街道。刘凤民只好把所有的警察都派到了街上,县公安局得亲自坐在车上指挥。

    一号车并没有进城,而是在前一个路口向右拐了。

    高岚县老县城只有一条大直街,叫高岚大道,此外有七条路八条街,县城人自嘲说,高岚就是七门八路,没一点正经。这种格局,沿袭了几十年,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才出现了较大变化,县城开始快速向东扩移。此时,县里的车子多了起来,周边的几个县以及江西福建的车子要去雍州,也都经过高岚,以前的高岚大道,显得极其狭小,天天堵车。县里于是找省交通厅和市交通局协调,弄了一笔资金,另外修了一条环城公路,从此杜绝外地营运车辆进城。

    刘凤民看到一号车拐上了环城公路,认定车子不会进城了。同时,他又想,唐小舟一定在车上,否则,省里的司机不可能认识这条路。

    要不要给唐小舟打个电话?这个念头一冒出来,他又立即强行按了下去。如果赵书记在车上,他又要微服私访,你这个电话一打,岂不是坏了赵书记的好事?

    一号车绕城而过。过了县城之后,前面有两条岔路,左边那条是通往福建的国道,右边那条是地方公路。一号车开始绕城时,刘凤民便知道,一定会到达那个岔道口,他早已经派人去了那里。一号车拐上地方公路的消息,第一时间传给了刘凤民。直到此时,刘凤民才明白过来,省委一号车原来是要去唐小舟的家乡唐家坳。但直到此时,他仍然无法弄清一号车的目的以及一号车上,到底有没有赵德良。

    一路上没有任何阻滞,唐小舟到家时,是中午十二点半。

    唐家坳是个古老而又贫穷的山村,按照族谱所记,最早在此定居的唐家祖先,大约在宋景德年间,为了躲避战乱,三兄弟带着父母的灵牌,逃难至此,结庐而居。初时,三兄弟结庐之处,在一处水塘边,因此以塘为姓,大约两百多年后,才改塘为唐。唐是当地的大姓,有十几万人口,几十个村子。以前是小乡的时候,唐姓分布在周边三个乡,后来小乡合并成大镇,唐姓也集中在两个镇。高岚县城,唐姓仍然是第一大姓。这么多唐姓,都源出当初的那三兄弟,也就是源出于唐小舟的家乡唐家坳。唐家坳也被当地人称为太师唐。

    关于太师唐的名字,在当地有好几个说法。说法之一,唐氏祖人曾有官至太师者。说法之二,唐家坳背靠的是唐家山。唐家山由三座山组成,当面是一座主山,侧面两座副山,远远望去,很像一把太师椅,而唐家坳,便在这把太师椅的坐垫处,太师椅的前面,是一口大水塘,正是当初以塘为姓的那口塘,也被说成是太师椅下面的脚垫。祖辈人一直传说,唐家坳是风水宝地,后代子孙,必出将入相。唐小舟研究过族谱,历史上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,至于唐家以塘为姓,也颇令人生疑。当地还有一种传说,说唐氏族祖原是唐朝皇族,本姓李,后来以唐为姓,其可信度也极低。

    唐小舟家在唐家坳有四重屋,三幢是楼房,分别属于三个哥哥,第四重屋是平房,唐家的祖屋,很破败。唐小舟的父母搬到县城之后,祖屋就空在那里。

    这是唐小舟显赫后的第一个春节,也是唐家最扬眉吐气的一年,年货准备得极为充分。尽管大家并不清楚唐小舟是否有时间回来过年,却准备了极为丰富的午餐。最初的方案,这餐团圆饭摆在三哥家里,毕竟,三哥的房子是三层楼,他本人又是副镇长。

    谷瑞丹坚决反对这一方案,要求在祖屋里吃。她之所以坚持,大概也是考虑,唐家四兄弟,唐小舟虽然是老幺,职务却是处长,那是和县委书记平级的,自己是副处长,在县里,和兼任政法委书记的公安局长平级,比任何一个副局长都大。在祖屋吃饭,她就是老大。别人拗不过她,或者说,不得不看在唐小舟堂客的面子上依从她。

    祖屋被清开了,摆上了四张大桌。万事齐备,只等唐小舟回来。

    唐小舟的车一到,仅仅洗了把脸,立即上桌。

    主桌的阁老位,坐了唐小舟的父母,和一位伯父,正位坐了唐小舟和任大为。按照乡村规矩,女人是不能上正桌的,谷瑞丹到了几次唐家,每次都没捞到好位子,这也是她不愿来唐家的原因之一。这次自然不同,整个事情是她在张罗,谁都不敢再给她次席,她便坐到了唐小舟和任大为之间。唐小舟的对面,坐的是唐家的两位叔叔和司机冯彪。族里还有几位叔叔,主桌安排不下,只好排到了次桌的主位。唐小舟的三个哥哥,分别领坐三席。

    大家刚刚坐定,才喝下了一杯酒,三哥的手机响了。唐小栗听了几句,脸色顿时大变,猛地站起来,大声地叫唐小舟。

    唐小舟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,立即从座位上下来,和三哥一起走到旁边,问道,什么事?

    三哥说,刚才的电话是镇里马书记打来的。市里县里来了很多领导,马上要到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暗吃一惊,弄不清楚风声是怎么传出去的,问道,到底有多少人?都是些什么人?

    唐小栗说,马书记也不清楚,只说来了很大一个车队,市里钟书记、刘市长的车在最前面,县里刘书记和冯县长的车只在中间。市里好像还有其他领导的车,也来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是知道这些大员们的排场的,听说此话,心里大大地不安。市县党政一把手都来了,这个排场太大了,小小一个唐家坳,怎么容纳这么多人?他看了看表,现在快一点了。从县里到唐家坳,车行需要五十多分钟,这也就是说,大员们还没有吃午饭呢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们这饭不能吃了,你快去准备,让全村所有的家庭,全都准备一桌人的饭菜,现在立即做,费用算在我们身上。好在过年,饭菜是现成的,应该不是太大问题,只是要快。你家准备两桌。市里和县里的领导,全都上你那里去吃。

    三哥说,好,我这就去准备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等等,你别急。还有一件事,千万别马虎,你把村里所有的姑娘媳妇集中起来,注意选一下,要年轻一些漂亮一些的,要她们做几件事。第一件事,多洗些杯子,集中到你家去。第二件事,多烧些开水,不能用锅烧,用电水壶最好,最差也得在煤炉子上用水壶烧。这些事做好后,让她们全都集中到你家去,等一下人来了,由她们负责接待。

    三哥要离去时,又被唐小舟叫住了。唐小舟问,还有一件事,村里有没有上访户?

    三哥说,没有没有,农村人很单纯,只要日子过得下去,谁会去惹那些麻烦?

    唐小舟说,虽然如此,你还是要小心。书记市长既是我的客人,也是我们全村的客人,你把村里那些说得上话的人召起来,开个会,告诉他们,这是我们村几百年历史上最尊贵的客人,大家一定要把客人招待好。

    唐小栗离去后,唐小舟回到位子上,脑子里在想需要注意哪些细节。

    谷瑞丹看出唐小舟的脸色有变,问道,出了什么事?

    任大为端起酒杯向他敬酒,他伸出手挡了。他说,你们稍停一下,我说一件事,你们听了不要大声惊叫,好好稳住,别惊了其他几桌的人。大家听他这样说,全都愣住了,放下筷子,嘴里正嚼着鸡鸭鱼肉的,也不嚼了,停下来,拿眼睛望着他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市委书记、市长、县委书记和县长正朝这里来。到底来了多少人,我还不知道,我估计人不会少。搞不好会来几百人。

    在座各位,真的是目瞪口呆,市委书记,在过去那可是知府呀。唐家坳何时见过知府这么大的官?此次一来,府县都到场,这等荣耀,史无前例。

    谷瑞丹到底是搞公安工作的,她说,那要组织一下,千万不能出安全事故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你们抓紧时间吃点东西垫一垫,等一下,我们到村口去迎接。

    其他人吃饭,唐小舟向外走,他要和三哥碰一下头,和村长一起商量接待的相关事宜。

    谷瑞丹随后跟出来,对他说,这件事,你要不要向厅里汇报一下?

    向厅里汇报是肯定需要的,但什么时候汇报,唐小舟心里没底。尤其是向谁汇报,是个关键。如果向余丹鸿汇报,他一定会拿这件事大做文章。你只不过是省委书记秘书,回了一趟家,却兴师动众,将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都召到自己的家里去了,你以为你是谁呀。这事如果拿出来做文章,就是大事了。他如果不汇报,事情也一定会传到省里去。如果现在就汇报,要求余丹鸿给钟绍基打电话,阻止他们前来,自然也能够起到作用,问题是,人家几大员已经到了家门口,你将人家拦回去,也一样会有说词。事情既然已经发生,唐小舟想的是,怎样做,才能将影响控制在最小?或者说,就算有再大影响,只要赵德良能够理解,即使有再多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做文章,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了。

    他想了各种处置办法,又觉得,任何一种办法,都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。与其想办法在别的方面堵,还不如直接告诉赵德良。他已经拿定主意,今晚就赶回省里,当面向赵书记汇报此事。

    将三哥的安排检查了一遍,觉得没有太大问题,唐小舟带着父母以及其他家人来到村口,站成一排。最前面自然是唐小舟,身边是谷瑞丹,接下来是父母,再接下来,便是几个哥哥。任大为在市里比较熟,他和唐小雨站在最后。村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,见唐家人出来,也都跟出来,站在村口。他们自觉站在唐家人的对面,形成了一个列队欢迎的局面。只有那些孩子们,在两队人中无所顾忌地奔跑,穿插,嘻闹。

    终于有汽车声传过来,早已经领命到前面山垭口探望的二哥唐小田骑着摩托车过来,老远就喊,来了来了,已经过垴了。好长的车队,怕有几十台车。

    后面跟着二哥跑过来的孩子也大声地说,都是黑乌龟壳。当地人把轿车叫做乌龟壳。

    汽车到底比人快,他们的话音刚落,只见一辆接一辆的汽车,像羊拉屎一般,从前面的垭口处,一坨一坨地钻出来,很快成了一条串。乡亲们不知是热情还是性急,看到这些车,不约而同鼓起掌来。不多久,车队到了近前,当先是两辆开道车,一辆挂着市牌,一辆挂着县牌。后面紧跟着一辆锃亮崭新的奥迪,和唐小舟坐回来的那辆一样,挂的是一号车牌,只不过前面几个字母不同。紧接其后的,是一辆同款但陈色略旧的奥迪,挂的是雷江二号车牌。车队中,两辆开道警车并没有停下,缓缓驶过两队夹道欢迎的人群。三哥唐小栗迅速走到汽车前,做了一个手势,领着汽车前去停放。

    第一辆奥迪车停下来,从副手席跨下一个年轻人。唐小舟认识他,是钟绍基的秘书。秘书走到后面,将车门拉开,伸出一只手,保护着钟绍基的头不会碰在车顶上。钟绍基跨下车时,唐小舟和谷瑞丹,同时向前走几步,恭候着。

    钟绍基热情地伸出手,唐小舟立即双手握了。钟绍基说,小舟呀,我不请自到了,来给叔叔阿姨拜年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谢谢钟书记。然后介绍谷瑞丹。

    就在钟绍基和谷瑞丹握手寒暄的时候,一号车已经开走,二号车停过来,刘延光的秘书下车,将刘延光迎了下来。唐小舟又和刘延光握手,并且将谷瑞丹介绍给刘延光。

    钟绍基并没有等刘延光,而是向前走,口里说,小舟,你介绍一下,我给叔叔阿姨拜个年。

    唐小舟手忙脚乱地往回走了几步,领着钟绍基,走到父母面前,向他们一一介绍。

    钟绍基以平辈的口吻,恭敬地叫着叔叔阿姨,说,我给您二老拜年来了。说着,习惯地伸手到西装口袋,却又空着掏了出来。唐小舟明白了,钟绍基是习惯动作。一般来说,领导下乡去见农民,握手之后,通常要给一个红包。而这个红包,也一定是手下事前准备好的。今天不知是手下没有准备还是别的原因,他又将手抽了出来。

    唐小舟又向父母介绍刘延光。刘延光也分别和父母握手,说了一番祝福的话。

    两位老人之后,就是那种例行的接见式的一路握手,握到最后,任大为上前,将两位领导接了过去。唐小舟则迎向后面的领导。

    排在后面的几位,唐小舟并不认识,从车牌可知,他们是市里的。不管认不认识,唐小舟一路握手,握到刘凤民面前时,唐小舟说了一句真话,他说,刘书记呀,你这是把我摆在火上烤啊。

    刘凤民说,这事你怎么能怪我呢?你不想想,你坐着省委一号车跑了几百公里,这几百公里沿线,是个什么情况?你大概还不知道吧?

    唐小舟明白了,原来一切麻烦,都出在这辆车上。

    所有人被领到了三哥家门前。三哥家拥有全村最好的楼房。即使如此,这幢小小的三层楼,也无法容纳如此之多的人。任大为将钟绍基往家里引的时候,钟绍基看了看情况,说,我们是来看看乡亲们的,房子太小,我们进去,乡亲们就进不去了。就坐外面吧。说着,自己走过去,在一把椅子前坐了下来,又对周围的人说,坐,大家都坐。

    三哥家门前,有一块空场,是作为晒场用的,铺上了水泥,加上隔壁左右两家门前的晒场和更前面的空场,容纳一两百人,还是没有问题的。在此之前,村长早已经叫人将全村所有好一点的椅子集中到这里。椅子不够,还搬来了很多长板凳。三哥将这里摆成了一个会场的形式,最前面,摆了两排木制的高靠背椅,自然形成了一个主席台。围着这两排高靠背椅,又摆了好多矮的靠背椅,这些椅子,被分成了三个方块,分别围在三面。矮靠背椅的后面,又摆了好几排长板凳。唐小舟知道,到了农村,就算是市委书记省委书记,也不可能太讲究,能有这个样,已经不错了,他们不会计较的。他最担心的是天气,从早晨就一直阴阴的,随时都要下雨或者下雪。他只能默默祈祷,希望老天给面子,给唐家坳面子。

    客人们全都坐下了。堂客们递上茶水和香烟。茶水还好说,最让唐小舟担心的是香烟,乡下人抽的烟,质量很差,就算过年买点好烟,也是五六元一包的。他相信翻箱倒柜,也能搜出一点好烟,可那一点点,大概分一圈都不够。没想到,这件事由谷瑞丹解决了,她采购的春节物质中,包括了一大堆烟,精软江南,她拉了一箱来,原是准备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人十条的,此刻全都贡献出来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热情地搞接待,其实心里一直在打鼓,如果说这些人来看望省委书记秘书,传出去,唐小舟就完了。如果说这些人是来看省委书记,或者是省委书记的那台车,岂不就成了果戈理《钦差大臣》第的现实版?真有这样的故事流传,他唐小舟的政治命运,肯定就此终结。无论如何,不能就这么走过场,更不能任其发展,得想办法扭转一下。章唐小舟将刘凤民拉到一边,对他说,刘书记,你看,钟书记和刘市长都来了,大过年的,难得两位首长来看望乡亲们,乡亲们可高兴了,是不是让两位首长致个词,对乡亲们说几句吉利的祝贺话?

    刘凤民去向两位首长请示的时候,唐小舟又把冯海波拉到一边。他不希望这些人围在这里太久,影响太大了,得尽快将他们分散。酒席是安排在不同家庭的,需要冯海波和任大为一起,将这些人分一下,然后由各位堂客们领走。

    钟绍基和刘延光其实也清楚,今天这事做得离谱了。市委书记和市长大老远跑来朝拜省委书记的汽车,这事传出去,绝对是笑话。其实,钟绍基早已经在心中做了几个预案,他甚至为此专门让镇党委书记上了他的车,在车上对唐家坳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。刘凤民说过之后,钟绍基说,这样吧,正好乡亲们都在,凤民你主持一下,我和延光市长都说几句,给大家拜年嘛,祝福的话,是要说几句的。

    刘凤民得到指令,站起来,举起双手,对大家说,乡亲们,请安静一下。我先自我介绍一下,我是刘凤民。

    他的话音刚落,有人大声地说,知道,县委刘书记,你好。大家一阵善意的哄笑。

    等笑声止歇,刘凤民继续说,今天是大年初一,市委、市政府、县委和县政府领导来到唐家坳看望乡亲们,给乡亲们拜年。

    下面立即有人大声说,我们唐家坳给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拜年。其他乡民也跟着一齐说,给领导拜年。

    刘凤民接着说,市委钟绍基书记一直怀有一个愿望,希望在这个举国欢庆、万家团圆的日子,到最基层来走一走看一看,当面给乡亲们拜年,给乡亲们带来祝福。今天,我们走了几个地方,现在到了唐家坳,刚进村,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唐家坳的盛情,感受到了唐家坳的富足。下面,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,欢迎钟书记致词。

    周围那些站着的乡亲们开始热烈鼓掌,包括那些一直钻来钻去的孩子们,也都停下来,拼命地鼓掌。

    钟绍基站起来致词。他的致词有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是拜年。第二部分,谈了唐家坳的一些具体情况。他说,唐家坳是一个山区村,资源贫乏,人口也比较多。一般来说,这样的村子,通常都比较落后,但唐家坳不等不靠不望,坚持自力更生,独立自主,大力发展多种经营,使得资源贫乏村成了富裕村,成了整个雷州市发家致富的典型。唐家坳有一个好的致富带头人,而这个致富带头人,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。村民真正做到了当家作主。他听说唐家坳的一些事迹后,非常感动,希望市政府办公室以及市委办公室,好好研究一下唐家坳现象,总结唐家坳经验,以便整个雷江市,涌现更多的唐家坳。第三部分,讲了市委市政府在新的一年里的一些打算和规划。

    钟绍基说话的水平很高,虽然是即兴演说,条理清晰就不说了,用词非常精当,语速平缓,简直挑不出任何毛病。尤其重要一点,他非常睿智。今天的事,传出去是一大官场笑话。试想,市县四大巨头,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,这个地方是什么?只有几种可能,一是在北京开会,二是在省里开会,三是在市里开会。除此之外,再没有别的可能,就算是在县里开会,市委书记和市长,也没有同时出现的可能。现在,这样四个人,出现在一个偏僻的乡村,知道官场规则的人,立即明白,这肯定是一场意外。可钟绍基的讲话,却将这种意外,变成了一次慎重其事的考察。

    在热烈的掌声中,钟绍基结束了讲话。

    刘凤民再一次站起来,说,下面,请刘市长致词。

    这本来就不是一次正式会议,既然钟绍基已经说了,刘延光也不想狗尾续貂,他只是说了一些拜年和祝福的话。

    接下来是吃饭。按照任大为、冯海波等人的安排,所有工作人员都被领到了各家各户,剩下来的,也就是一些领导。

    钟绍基刘延光等人,被请进了唐小栗家。唐小栗家摆了两桌,这不是城市惯于使用的圆桌,而是典型的中国八仙桌。

    八仙桌是四方桌,对座次有极其明确的区分。唐小舟本人并不十分清楚这种区分,自然也不清楚钟绍基刘延光等人,是否懂得这种区分,但无论懂与不懂,秩序是不能乱的。为此,唐小栗特意请来族长,由唐小舟向族长介绍这些领导的级别以及先后排序,再由族长告诉唐小舟,哪位应该安排在哪个地方。

    之所以要找族长来排座次,最让唐小舟为难的,还是钟绍基和刘延光。这两个人,都是正厅级干部,又都是省委委员,虽说排名上,书记在市长之前,可是,如果一桌上排出个主次,总不免尴尬。唐小舟向族长说出这一顾虑后,族长说,那好办,不是有两桌吗?书记坐首桌的上席,市长坐次桌的上席,两个都是上席,应该没问题了。

    钟绍基和刘延光两个人的席次排定了,其他人,自然也就好排了。书记这桌,主要是党口的,市长那桌,主要是政口的。刘凤民和冯海波两人,恰好分出了党政,自然是各坐一桌。

    按照这种排法,钟绍基和刘延光,分别坐了两桌的阁老位。唐小舟和唐小栗,作为主人,陪了次位。

    刚刚坐定,又出了麻烦,钟绍基一定要请唐小舟的父母上来。唐小舟知道,父母一旦出现,这个座次又不好排了,便说他们已经吃过饭,就不上桌了。

    钟绍基不干,说,小舟,你这是什么话?我到这里来,就是来看望叔叔阿姨,来给他们拜年的。无论如何,我都要给他们敬一杯酒。

    无可奈何,唐小舟只好将自己的父母请出来。

    请出来,座次不好安排。只得再一次把族长请出来。族长说,中国的八仙桌,分主人席和主宾席。如果是一家人吃饭,阁老位是最尊崇的位子,通常都由族中最德高望重者来坐。但凡有最德高望重者在场,即使再尊贵的客人,也只能坐左边的第一位,这个位置,被称为上位,属于宾位中最尊贵的位次。今天的主客是钟绍基,而钟绍基将唐小舟的父母尊为上,将阁老位让出来,钟绍基本人,就只能屈居上位,也算是主宾位。

    钟绍基坐了宾上位,刘延光又怎么能坐主位?他也让了,主动坐到了宾上位。刘延光一让,空出来的主上位,绝对没人敢坐。唐小舟想了想,只好请族长和伯父坐了。

    宴席开始,钟绍基端着酒杯站起来,首先给唐小舟的父母敬酒,接下来,便是所有人依次给唐小舟的父母敬酒。敬过这一轮,该尽的礼节尽到了,唐小舟便让父母和长辈离开,大家才坐得松了些,再由他以主人的名义,向各位领导一一敬酒。

    这餐酒,直喝到下午四点多才散。几位领导都邀请唐小舟,钟绍基和刘延光希望他去市里,刘凤民和冯海波力邀他去县里。唐小舟虽然喝得有点够量,心里还是明白的,他哪里都不能去,得快点赶回省里去。这里捅了一个大窟窿,他还要赶回去补上。

    返回的路上,他给余丹鸿打了一个电话。在电话中,他向余丹鸿说,秘书长,有一件事,我要向你汇报一下,你现在有没有时间。

    余丹鸿拿着官腔说,你在哪里?

    唐小舟说,今天,赵书记放了我一天假,让我回家看望父母,我现在正在赶回雍州的路上。

    余丹鸿说,什么事,不能明天说吗?

    唐小舟说,这件事,我觉得现在汇报比较好。

    余丹鸿说,那你说吧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今天回乡下,原是想悄悄地去,悄悄地走的。没想到市里绍基书记和延光市长下乡检查工作,他们听说我回来了,就放弃了在镇里吃午饭,一定要讨我一餐酒喝,结果跑到我家来了。

    余丹鸿说,哦,我知道了。你路上小心。

    多的话,唐小舟不说了。他心里清楚,书记市长一动,后面肯定跟了一大群。这种局面,他不用解释,余丹鸿一定能够想到。更何况,说不定早已经有人将此事汇报给他了。他不说明,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同时,他更加明白,余丹鸿绝对不会相信他所说的话。作为省委秘书长,他太熟悉官场这些套路了,省市都是一样的,党政一把手甚至包括党政副手,都会分工。春节这样的大节,领导们需要去各处拜年,该去的地方太多,领导又太少,根本热电厂不过来,没有哪一个秘书长不为此头大,绝对不可能将党政一把手同时安排去一个地方。为了这个春节安排,各级秘书长不知要死多少脑细胞,仍然无法将领导们的日程安排得合情合理,周详细致。唐小舟说,书记市长在乡里检查工作,听说他回去了,便要去讨杯酒喝,绝对是假话。

    余丹鸿信不信不重要,唐小舟清楚,无论自己找怎样的借口,余丹鸿都不可能相信。至关重要的还是赵德良,只要赵德良能够谅解,一场危机,也就彻底过去。至于以后可能存在的后遗症,那只能等以后再弥补了。

    紧赶慢赶,回到雍州已经八点。冯彪问唐小舟是不是直接回家,唐小舟说,不了,我怕赵书记那里有事,还是把我送到七号楼吧。

    冯彪说,你晚上还没吃饭呢,要不要我们先找个地方吃一点?

    不光唐小舟没吃晚饭,冯彪也没吃,他为自己跑了一天,又是大年初一,于情于理,都应该请他吃一顿。同时他又想,请冯彪吃饭,以后多的是机会,再说了,就算是不请,也误不了什么大事,相反,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见到赵德良,有什么人在他耳边说点什么,坏的印象一旦形成,麻烦就大了。他给冯彪扔了两盒烟,说,中午的酒还没醒,不想吃了。你自己去吃点吧,以后找机会,我再请你。

    来到七号楼,赵德良还没有回来。赵薇看到他,觉得奇怪,说,你怎么一个人回了?赵叔叔呢?赵薇的用词很有趣,她说回了而不说来了。显然,她将三个人当成了整体,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今天我没跟老板在一起。

    赵薇一听就恼了,说,你怎么能不跟赵叔叔在一起?赵叔叔如果有什么事怎么办?

    唐小舟觉得好笑,这丫头,有点角色错位了吧?她真把自己当女主人啊。唐小舟不接她,只是问,有吃的没有?我饿坏了。

    既然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,赵薇对唐小舟还是有感情的。恼火归恼火,情感还是不差,听说他到现在还没吃饭,便说,你们这些男人真是的,一点都不能让人放心。说着出门了。这里不做饭,自然没吃的,她去饭店厨房部替他弄吃的去了。

    听到外面汽车响,唐小舟知道是赵德良回了,很想迎上去,转而一想,这样不好,说不定余丹鸿跟着呢。当作余丹鸿的面,有些话是不好对赵德良说的。他也清楚,赵德良通常不叫余丹鸿进来,他还没有这样的待遇,最多是送到门口就回去了。唐小舟拿定主意,迅速跑到楼上,站在书房里,小心听着楼下的动静。楼下传来关门声,估计余丹鸿已经离开,他才走出书房,才从楼上下来。他还在楼梯上时,见赵德良已经站在了客厅。

    赵德良说,小薇,你怎么连门也不关?

    唐小舟说,小薇出去替我弄吃的去了。

    看到唐小舟,赵德良略有些惊讶,表情有点冷淡,说,你这么快就回了?

    赵德良已经走到楼梯口,唐小舟快步下楼,迎上去,伸手接过他的包,等着向上走几步,等他走到自己前面以后,才小心地跟上,说,我赶回来做检讨。

    赵德良扭转头,看了他一眼,说,做检讨?做什么检讨?

    唐小舟说,今天出了点状况,是我料想不到也控制不了的,所以,我赶回来检讨。

    赵德良已经走进了房间,开始脱外套。唐小舟伸手接过,挂在旁边的衣架上,说,上次来省里开会,绍基书记对我说,刚刚知道我是高岚人,他要找个机会去看望我的父母。我知道他是客气,就和他开玩笑,将了他一军。说好呀,你如果不去,我跟你没完。谁知道他记在心里了。今天,听说我回去了,赶去了我家。他这一动,惊动就大了。市里的县里的,跟去了一大群人,像开大会似的。

    他当然不能说是省委一号车将这些人引去的,那等于说雷江的领导趋炎附势,表现恶劣。赵德良从此会对雷江的官场产生看法。消息一旦传开,雷江官员会恨死他。

    赵德良说,那今天你家可热闹了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他们原想看一下,拜个年就走。乡下的规矩很丑,进门都是客,大过年的,哪有不吃口饭就走的?乡亲们争着把领导往自己家里拉,硬是要留他们吃餐饭。

    赵德良说,你的家乡很好客嘛。

    唐小舟说,我那里是山区,出门就是山,没几亩好田地,人平只有几亩山地几分薄田,日子过得穷,大家穷怕了。这几年,上面的政策好,找到了好带头人,把一个穷乡搞活了,成了县里的富乡。乡亲们感谢党的好政策,没有机会表达。这次钟书记他们去了,正好是一次机会,怎么会不热情?

    赵德良听说一个只有山地和薄田的乡,变成了全县的富乡,顿时感兴趣,说,你们乡都是怎么做的?

    唐小舟说,乡下没什么机会,又不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